学党史,打卡广州红——记参观中山纪念堂
发布时间 2022-12-15

千秋华夏,壮丽河山,落日余晖,璀璨星河。时间飞快,2022年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73个春秋。受中国共产党思想的引领,在国庆期间,我参加了“学党史,打卡广州红”的活动,踏勘走访了广州市内一处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位于越秀区的中山纪念堂。

图片1.jpg

(中山纪念堂外观)

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纪念堂于1929年初开始修建,经历了20余月的打磨,终于在1931年末建成。纪念堂前的孙中山铜像于1956年屹立在此,距今已有66年。

为更好的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我决定进入馆内,细细品味。馆内参观的游客们年龄各异,大多是前来参观学习的中小学生。他们很安静,阅览着墙上的文字,我想,大家都已被墙上的内容深深吸引,被带到历史的长河中了吧。

故事从1893年讲起,孙中山在广州行医并开设药局,“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同年冬天,孙中山与陆皓东、郑士良等8 人在广州广雅书局内南园抗风轩集会,拟以“驱除鞑房、恢复华夏”为宗旨立会。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主持制订《檀香山兴中会章程》,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房、恢复中华,创心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纲领。1905年11月26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在《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911年至1912年,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图片2.jpg

(选举会的合影)

南下护法,筹组政府。组织北伐,致力统一。1917-1921年,孙中山筹备另组护法政府,并多次举行会议,在广州建立政权。后来历经了多次坎坷和波折。在1921年四月的“非常会议”中通过投票选举孙中山成为大总统。同年,孙中山在广州天字码头乘宝壁舰出巡广西,准备取道湖南北伐。

图片3.jpg

(上图为参观过程中的图片记录)

改组政党,国共合作。毅然北上,壮志未酬。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宜言》。1924年,孙中山将国立广东高师、广东公立法科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广东大学(1926年八月改名为“中山大学”),并亲书训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1924年10月23号马玉祥友动北京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为谋求中国的和平统一,中山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北上。1925年,不幸身患癌症,不久后与世长辞,享年59岁。逝世前夕,孙中山签署了《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其中,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并且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图片4.jpg

(上图为孙中山广州蒙难)

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中国做出的伟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心中爱国情怀的力量。

广州中山纪念堂在建成之初,就备受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国际友人的瞩目和尊崇。时光荏苒,经过风兩洗礼和岁月磨砺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已经成为世人缅怀孙中山、表达崇敬之情的神圣的地方。同时,中山纪念堂又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成为中外人士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以及召开重要会议、举行大型集会的场所。比如,纪念堂八角形的屋顶,便是暗含了三民五权之意;纪念堂的“山”字造型,一气呵成,暗喻孙中山的个人品格和革命事业如山一般巍然屹立。

图片5.jpg

(上图为中山纪念堂的纪念印章)

作为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和历史名片,中山纪念堂还是弘扬民族精神,展现中外优秀文化的殿堂。历史,在幕幕画面中凝固,留下深深的烙印。广州这座南粤古城,因为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的活动而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当这座伟大的建筑盛立在21世纪的羊城,并逐步化为当地建筑群体自然一员后,它已经成为人们怀念孙中山的重要载体。人们创造它并使它超越自己的时代,成为传给后人的遗产。

如果说人类追寻记忆的旅程像是大海航行,那么建筑文化遗产就是指引人们前进的灯塔。让灯塔之光变得更亮、照得更远,就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撰稿人:周赛子   审稿人:王喜娜)